盤勢分析:
周二美股開高走低,影響週三亞股的走勢,台股下跌45.3點,終場收在5246.26點。周三成交量僅544億元,持續呈現量縮的現象,不過外資倒是出現罕見買超動作,買超11.82億元,本土法人投信、自營商則分別賣超11.52億元、3.22億元,淨賣超金額為2.92億元。最強類股的是營建股,受到台北信義區A10土地標案順利脫售,營建股價逆勢獨強,而政府基金護盤的權值股表現相對抗跌,電子股中以IC龍頭、NB品牌等表現最強勢。
看盤重點:
儘管目前全球股市的情況仍然險峻,不過若將此次股災與1929年全球大蕭條比較發現,兩次股災得原頭都是美國,不國目前美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,包括GDP佔全球比重已由1929年時的近60%下滑到現在的約35%。新興國家今年以來的零售消費都還有約2成的成長,是支撐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推力,而再1929年時新興國家不過是戰後的殖民國家,經濟貢獻度幾近於零。
另外,對照2000年科技泡沫時,股災發生的第一年跌幅最重,且股災延續時間約1.5年,若以此對照,加上政府不斷釋出利多搶救,目前險峻的情況應可逐漸改善。
上周全球6大央行(美、英、歐、加、瑞士、瑞典)史無前例聯手降息2碼,中國國務院也於6年來首度降息,期以拯救世界經濟與金融市場,台灣除了同步調降利率外,也針對所有金融機構存款採取全額保障措施,還於週末期間緊急宣佈三大穩定股市措施,最重要的即是將股市跌幅限制由7%縮小為3.5%,短期間內應可避免指數不斷重挫的走勢,但是,縮短跌幅的措施被多數人認為恐將延長股市整理時間,預期中長期台股走勢將以箱型區間震盪整理為主。
●10/16--工商時報 /王智民
- Oct 16 Thu 2008 12:50
10/16--中長期箱形整理,中概股較有表現機會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