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嚴峻的經濟衰退,中油和下游各乙烯提料廠決議大幅修改今年供料計價公式,基本架構包括35%的石油腦成本、50%的亞洲各地區合約價及15%的東北亞現貨價,迎戰韓國、東南亞等同業競爭。


      法人表示,中油乙烯轉向以全以亞洲地區行情為計價參考,將能貼近與鄰近各廠的進料成本變化,下游業者包括台塑(1301)、台聚(1304)、亞聚(1308)、台氯、台苯(1310)、國喬(1312)、中纖(1718)、東聯(1710)、榮化(1705)等廠可望受惠,有利內外銷市場布局。


      中油和下游各乙烯衍生物生產廠間的去年供料計價公式,大致上區分為四個區塊,包含有歐洲、美洲、韓國等地合約價及亞洲現貨價等,計價比重各占20%至30%間。


      中油表示,按原有計價公式,去年上半年油價高漲,中油乙烯合約價漲勢明顯落後亞洲地區現貨,造成中油虧損、下游大賺的情況;而進入下半年後,現貨急跌之際,中油合約價則呈現緩跌,結果下游卻不願提料,雙方為此都受傷。


      歷經數次協商,中油與下游業者終於談出今年新合約計價公式的基本架構。


      中油主管說,新乙烯合約供料新計價公式與以往最大的不同,在於剔除歐、美洲地區合約價成分,轉至亞洲地區價格行情上;新計價公式中,石油腦進料成本占35%、亞洲各地區合約價占50%,東北亞地區現貨價占15%。


      該主管進一步說,新計價公式基本架構出爐後,目前尚有部分細節尚未敲定,如石油腦進料成本是採到岸價或現貨平均價,及ACP(亞洲合約價)、韓國合約價、泰國合約價的比率高低。




      ●01/17--摘錄經濟C5版

仁美未上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g00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